擁抱刺蝟的自己,找回內在的平靜

最近看了一本陳志恆寫的書籍「擁抱刺蝟孩子」,這本書我推薦蠻多人看,書中帶出不少故事情境,蠻多原生家庭的共鳴,這本書本來是寫給當父母的人看,我不是父母,但用不同角度來去看待這本書,理解為什麼父母會這樣做,杜絕刺蝟家族繁衍後代,看完書領悟理解一些焦慮不安、恐懼、放棄、沒安全感的源頭,檢視自己的每段相處關係,我不願意當一位壞掉的大人,想做一位明智的大人。

刺蝟從何來?

其實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蠻多感觸,為何會一直自我批判、無法有自信、自我懲罰、覺得自己不夠好、擁有侷限的信念,或者覺得容易放棄等等,其實是被父母錯誤的愛灌入長大,理解父母出至於關心,可是容易用錯方式…,造成不少傷害,有人說生就是來體驗與享受,這些發生都是為了配合演出彼此的劇本,或許我是要來體驗錯綜複雜的情緒….。

情緒本身不是問題,有問題是應對情緒的方式,我是情緒壓抑的人,小時候哭的時候,母親會說不許哭,哭什麼哭,因此在我的潛意識中覺得哭是不安全、不允許、會被罵、被打、被關進廁所等等,潛意識認為表達情緒會有懲罰,比較大一點不太喜歡表達情緒,母親用自己的方式,想了解你,我會被逼到憤怒然後氣哭,為了想要了解我,所以用了一些方式,譬如用一些言語的刺激,「你就是這樣….你又來了….你說話啊…幹嘛不說話….給你一堆標籤,所以代表默認的嗎?」就是要逼你說話,當下覺得為什麼要逼我,精神上的壓力與崩潰,最後母親就回你就是要你表達出來,你都不說,自以為是的療癒模式,可是這樣不正確,對我來說一點都沒尊重我,讓我覺得更不想跟你說話,相信不少人有封閉內在的議題。

因為一堆這些情緒累積,漸漸我們變成刺蝟讓人無法靠近,因為我們認為這樣是安全、自我保護,甚至把自己的心關閉起來,產生了孤單寂寞的情緒,內在漸漸覺得找不到自我價值,本身開朗的人會成為濫好人、委屈自己,不會拒絕害怕別人生氣,莫名的自責和自我批判,有時覺得表達是會受傷,而極度保護自己的人,不願意跟別人深交,只想表面的朋友,認為別人都無法理解自己,想躲起來隱藏自我,害怕被看穿。

當然,每個人的情緒方程式不同,我把人生視為來體驗各種情緒,這些情緒創造了不少精彩劇本,為了就是讓你體驗,或許有些部分父母是配合你演出,因為你需要內在的成長,所以創造的這些充滿戲劇性的劇本,有的時候是父母需要你配合演出,因為這樣他們才可以突破自己,而你只要不被影響就可以了。

分享溝通的小技巧

你是否有去思考自己的溝通邏輯嗎? 我自己有一套溝通的SOP,這個SOP可以帶來高品質的情感交流,而讓我們不當一個傷害人心的大人,每個人一定有自己的溝通方式與特色,以下是常見的基本架構:

專注傾聽:放下手上的事物,專心傾聽,代表互相彼此的尊重,並且把握當下對話。

其實傾聽是最基本的尊重,但有些父母或伴侶/朋友都是邊划手機或者看電視回應伴侶或孩子的問題,最好的方式是專注傾對方的聲音,有的時候因為是太親近的人,往往忽略尊重彼此,我自身的體驗就是不被受尊重,有時說話會被打斷,無法好好的將要表達的話傳遞出去,甚至會被嫌棄說話沒重點、太慢,或者沒有專心傾聽,下秒跟其他兄弟姊妹對話,導致覺得跟家人說話沒有共識。

好奇探問:單純的問為什麼有這個想法,並且不做批判性的言語。

有的時候我們會忍不住針對孩子或伴侶/朋友的問題,不小心沒聽完給予了批判性的建議,但其實當下的我們只需要有一個窗口,需要好好的抒發自己的心情,若想要糾正給予建議,那麼你因該問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思維? 去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。

同理內在情感:理解他人的感受與感覺,去理解對方的想法。

有些人會單刀直入給予自身的想法,有的時候即使你是對的,但情緒尚未釋放會造成互相的衝突,同理對方的心情表達出來,我們可以給予客觀的想法,闡述第三者感覺與感受,如:我理解對方這樣說話傷害到你的自尊心,你生氣是理所當然的,我聽了也蠻生氣的,不過現在想想這個傷害你的人他本身個性就是這樣嗎? 類似這種方式引導對方思考,有的時候不需要破題,而是要讓對方思考發生什麼事情。

分享個人故事:每個人有自己的故事,把故事分享給對方,闡述故事可以給予激勵是最好不過了,自己的故事會引起對方的共鳴。

若自己的自身故事可以告訴別人說自己是如何度過、如何解決,上帝給你的一個創痛,一定是要讓你成長些什麼,會有人以媳婦熬成婆的心態,來給予建議或分享,但最重要的是看到事件過程中背後的成長,這才是真正的智慧,代表真正的成長,成為更有深度的大人,假如你人生中沒有發生這些事情,你可以闡述別人的經驗,讓對方覺得你與他有共鳴,或者你只要當一個傾聽的對象也可以。

軟化內在不當一隻刺蝟

大家不知道是否有聽過「刺蝟效應」兩隻刺猬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,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傷,刺蝟沒有生氣的時候非常可愛,刺蝟生氣時外表尖銳,但其實內在是很溫柔,只是被傷害太多,築起高牆不讓人靠近,社會的氛圍、家庭的傷害、各種情感的傷害,曾被背叛、羞辱、害怕人群、不相信人、覺得人會傷害自己,甚至帶上一層一層的面具,偽裝真實的自己,看似沒事活的自在,但一個情境與氛圍,回憶起舊傷痛,潛意識開啟紅色警報,保護自我的機制開啟,逃避、憤怒、推開、躲藏、受害者心態等等,當你願意面對成為刺蝟前的傷痛,並且療癒內在的自己,將成為一位優雅的大人,遠離壞掉的大人。

來一首音樂啟發吧~

24小時之後快樂和難過都不會再重複,你又何必讓自己陷入,願你聽完這首歌曲可以把所有悲傷都帶走 🙂

作詞:秦旭章 WiFi
作曲:秦旭章 WiFi

找一種 魔術 限制我們 想太多的時數
今天的難過 今天認輸 忘記了束縛 反正會結束
別把快樂留給第二天才投入
24小時之後 快樂和難過都不會再重複
你又何必 讓自己陷入 Make a wish
24小時之後 關於誰的虛偽再也不能讀

限制我們 悲傷的時數
感謝這魔術 不想回覆也沒人能說不
你的問題滑過就清除 忘記了痛苦 撐過就算數

過一分鐘就少一分鐘的痛苦
24小時之後 快樂和難過都不會再重複
你又何必 讓自己陷入 Make a wish
24小時之後 關於誰的虛偽再也不能讀
限制我們 分心的時數

推薦書籍

擁抱刺蝟孩子:重啟連結、修復情感、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

擁抱刺蝟孩子:重啟連結、修復情感、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

孩子,為什麼你不再願意和我說話?
你是否常常覺得……
□為孩子付出了一切,孩子卻不懂得感恩與珍惜。
□越想靠近孩子,孩子似乎躲得越遠。
□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、反覆無常,不知道如何適切安撫才好。
□被孩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反應給激怒,理智線難以接回去。
□每次讚美孩子,孩子都不領情,甚至情緒變得更糟,不知道自己說錯什麼了。
□孩子的口中只剩下「不知道」「還好」「隨便」幾個字,真叫人抓狂。
□孩子在課業、人際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了,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才好。
□孩子有著某些偏差、極端又怪誕的觀念,不知道該怎麼幫他矯正過來。
□常冒出「如果這麼難教,乾脆不要管好了」類似「放棄教養」的念頭。
□因為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心生罪惡,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家長。
□總是不自覺地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,事後又後悔不已。
□整天忙於孩子的事情上,卻沒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靈。

是否題題都令你心有戚戚焉?別擔心,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關係困境而生。

親與子是世界上最難割捨的關係,無疑相愛卻又很難無怨。不久前還圍在身邊撒嬌,沒完沒了地纏著說話,怎麼轉眼間,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,碰不得,講不得,一句話不對,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。

其實,他們的一字一句甚至每個動作,都在傳遞著訊息,都在等待著被理解。擁有專業背景與十年輔導現場經驗,最懂孩子心的心理諮商師陳志恆以36個真實情境切入,逐一剖析親子關係常見的風險,再分別提出解方,帶你讀懂話語背後代表的真正聲音。只要學會從中自我檢視,依循專業建議,就能達到有品質的關鍵陪伴與對話,也更能走入孩子內心,恢復過往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。

購買網址:連結網址

【需要協助嘛?】

我可以協助陪同你釋放掉這些情緒,有時就是缺少一個懂你的人,這些卡住很久的信念議題,現在立即釋放掉吧,有任何需要協助歡迎找我呦~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按分享按鈕,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。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。
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幫我拍手5下,我可以得到一杯飲料的小小鼓勵,支持我繼續寫出好文章!????

關於作者

發佈留言

Scroll to Top